Select Language
發佈日期:2024/10/18 編輯部
鹿耳門天后宮,是台灣歷史悠久的媽祖廟之一,最早建立於明永曆15年(1661年),當時由鄭成功為鼓舞軍民士氣而興建。經歷了多次天災、港道變遷,鹿耳門天后宮隨著台江內海的變化而興衰,成為台灣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地。今天,這座天后宮不僅保留了媽祖信仰的傳統,也呈現了獨具特色的閩南式建築之美。
鹿耳門天后宮的歷史與鹿耳門港道密不可分。昔日,鹿耳門港道是台灣的重要航運樞紐,媽祖天后庇佑航海順利,天后宮因此香火鼎盛。然而,1823年的洪水改變了曾文溪河道,使得港口淤塞,天后宮隨之衰退。此後,當地官賈與居民多次集資重建,最終於原廟址偏南八百公尺處重建天后宮,並延續至今。
鹿耳門天后宮建築為典型的閩南式風格,恢弘壯麗,細節處處彰顯出傳統中國廟堂的藝術之美。廟內供奉的開基媽祖金尊,由珍貴的「宣芝木材」雕刻而成,吸引了無數信眾前來朝拜。正門前的龍柱、屋脊的剪黏藝術、交趾燒,以及廟牆雕刻與藻井等都是鹿耳門天后宮的建築特色,展示了精湛的工藝和文化傳承。
鹿耳門天后宮融信仰、歷史與藝術於一體,不僅是媽祖文化的象徵,更是台灣傳統文化與工藝美學的珍貴見證。
Copyright © 山海戀單車 BIKEXPLOR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