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lect Language
發佈日期:2024/10/03 編輯部
茄拔天后宮位於台南,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庄廟,供奉媽祖這位海神。根據傳說,媽祖神像是於明永曆十五年(1661年),隨著鄭成功的先民們從湄洲請來,在鹿耳門登陸後輾轉供奉於茄拔地區,成為當地信仰的核心。這座廟不僅是地方的宗教中心,也是歷史與文化的象徵。
茄拔天后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永曆十五年(1661年),當時一位名叫曾順的居民從湄洲迎請媽祖神像,隨鄭成功軍隊來到台灣後,定居於茄拔並建造了草茅廟宇供奉媽祖。到了明永曆二十四年(1670年),當地居民曾順和曾快觀提議修建更為堅固的廟宇,將原本的草茅廟改為磚造建築,並且廟宇坐東朝西,以增添莊嚴的氛圍。
廟宇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多種元素,廟室分為龍虎兩邊,採用傳統的土瓦、琉璃瓦屋頂,並在牆壁上粘塑像、花雕,廟內的龍柱和木樑則展示出工藝的精湛。此外,廟宇中央保留了一座天井,為整個建築增添了開闊的視野與通風效果。
根據〈茄拔天后宮沿革〉碑的記載,到了雍正十一年(1733年),廟宇因年久失修而破損不堪,居民們再次集資重建,並沿用了原本坐東朝西的設計,為廟宇的歷史增添了更多的厚重感。
茄拔天后宮不僅是當地居民信仰的象徵,亦見證了台灣歷史上媽祖信仰的傳承。從鄭成功來臺的先民們帶來媽祖,到後來的數次重建,這座古廟始終是茄拔居民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。每一位來到此地的遊客,都能感受到古廟背後深厚的歷史與信仰力量。
Copyright © 山海戀單車 BIKEXPLOR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