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lect Language
發佈日期:2024/12/16 編輯部
本期山海戀車友故事,主角是用雙腳跨越年齡界線的林子傑(CP Wedding)。54歲起,他從「騎不到鶯歌」的菜鳥,蛻變為觀音山千次征服者、單車扶輪社創社人,挑戰環島、武嶺、北高,每一段路都寫滿了堅持。他用行動證明:單車沒有年齡限制,只有不肯出發的藉口。
「騎單車的年齡可以很長。」這是林子傑(CP Wedding)從54歲開始騎單車以來,堅持至今的信念。經過十幾年的歲月洗禮,林子傑不僅完成了從普通單車愛好者到資深單車車友的蛻變,還創立了全球第一個以單車為核心的扶輪社——新北市單車網路扶輪社。他以毅力與熱情,書寫了一段激勵人心的故事,展示了單車運動超越身體極限、豐富人生的力量。
林子傑第一次接觸單車,是在2010年卸下扶輪社社長職務後。當時的他對單車毫無概念,連如何騎都不太熟悉。在朋友的鼓勵下,他開始踏上車座。然而,初次長途騎行便讓他叫苦連天。「那次從蘆洲騎到鶯歌,回程時到二重跳蚤市場,我實在騎不動了,只能牽一段、騎一段,回家後全身疲憊不堪。」這次痛苦的經歷反而成了轉折點,讓他發現單車運動不僅是對身體極限的挑戰,更是一項可以隨著年齡延續的愛好。從此,林子傑循序漸進地訓練,每天從河濱的平緩路段出發,慢慢累積肌耐力,逐步擴大騎行範圍。
自2013年起,他開始挑戰爬坡,觀音山成為他的首要目標。「朋友分段帶我上坡,從四段、三段開始,直到能一次爬上去。」經過不懈努力,他不僅輕鬆征服了觀音山,還創下了11年間騎觀音山超過一千次的紀錄,平均每三天就騎一次,這項挑戰早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2014年,林子傑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環島挑戰。作為台灣扶輪七大地區主委之一,他與其他六位主委共同帶領383位車友,完成了為期九天八夜的環島壯舉。從短途到長途,再到領軍百人車隊,林子傑不僅提升了體能,也鍛鍊了毅力和領導能力。「壽卡的挑戰在於準備的過程,而非路途的艱辛。」通過提前訓練與周密規劃,他成功完成了這場環島壯舉。
2015年的3490地區扶輪百人環島騎行啟發了他創立單車主題扶輪社的想法。他發現,單車運動能將來自不同職業背景的扶輪社友緊密聯繫在一起,並讓扶輪社跳脫傳統的聚餐與演講形式,成為以運動為核心的社團。經過一年籌備,2016年4月15日,新北單車網路扶輪社正式成立,成為全球第一個以單車為主題的扶輪社。這一創舉不僅獲得了國際扶輪總社的肯定,也啟發了其他運動愛好者,陸續成立了高爾夫球、慢跑、重機等主題扶輪社。「單車讓我看見更多的可能性,也希望透過這種模式,讓更多人受益於運動的美好。」
對於林子傑來說,單車運動的意義不僅限於台灣。從日本的四國、島波海道,到未來計畫中的德國與北海道,他在不同國度探索單車文化,體驗著騎行帶來的無限樂趣。他的挑戰也不斷升級,無論是武嶺的東進、西進、北進,還是結合北橫騎行的多日挑戰,他都樂在其中。今年,他剛完成了一日北高挑戰,儘管年歲漸長且面臨半夜出發無法睡眠的困擾,他依然在分齡組別中名列前茅。他表示:「明年69歲時,還會參加符合報名標準的最後一年北高賽,這不是為了拿更好的名次,而是為了再次證明自己可以。」
對於林子傑而言,單車不僅是一項運動,更是一種生活哲學。他每天清晨五點起床,迎著晨曦騎行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。「單車教會了我耐心,也教會了我在逆境中不輕言放棄,並讓我學會欣賞過程中的每一個小風景。」
他常以單車來比喻人生:「爬坡的辛苦,就像我們在人生低谷時的掙扎,但當你咬牙撐過去,頂峰的風景絕對值得。而下坡時的輕鬆,則提醒我們要珍惜順境,因為只有經歷過上坡,才能更懂得這份美好。」
林子傑的故事告訴我們,人生的高度不在於起點,而在於是否願意出發。他以54歲的第一步,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,並以汗水與毅力,激勵了無數單車愛好者。
「生命就像單車,只有不斷前進,才能保持平衡。」無論你身處何種人生階段,只要願意踏上踏板,就能騎出屬於自己的精彩旅程。
山海戀車友故事持續講述中
Copyright © 山海戀單車 BIKEXPLORER